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素养,3月25日下午,我校邀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刘敏老师为全体学生开展了一场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讲座伊始,刘敏老师以别具匠心的‘手势解码’互动切入,邀请全场学生用手指在空中书写‘人’,当大家发现彼此比划的方向不同时,她便顺势引导同学们并说到:“人际交往中不同视角会产生理解偏差,这正是我们有效沟通的价值所在”。这一寓教于乐的开场方式,既通过空间认知差异揭示了沟通障碍的本质,又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快速调动了现场氛围。
刘敏老师围绕 “沟通的目的”、“如何沟通”、“如何倾听”、“沟通的好处” 几个核心方面展开深入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沟通的核心在于建立连接、传递信息并达成理解,而非单纯表达自我。有效的沟通,包括客观描述问题、正常的表达感受等,当双方意见不一致,要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的表达,做到彼此尊重。
讲到 “如何倾听” 时,刘敏老师强调了专注倾听、给予反馈等要点,引导大家认识到倾听在沟通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刘敏老师总结了良好沟通的三大益处:满足彼此尊重的需求、达成彼此体谅的默契、摒弃指责抱怨的陋习。她鼓励大家:“每一次沟通都是修炼情商的机会,大家积极实践得越多,所收获的成长与进步便越大。”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对提升校园人际沟通氛围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沟通技巧,非常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人交流。